译文
飞扬的尘埃遮蔽了明镜,时间久了看上去就像涂了黑漆一样。
门前来了一位磨镜师,给我将镜磨拂一新。
磨过的镜像拨开浮萍露出满池碧水,又像月晕退尽泛溢出金波。
太阳照在明亮的镜心后,一束强光就反射进了暗室。
山神妖气因之沮丧,野魅也现出了原形。
回想到它在未磨的时候,连瓦片石块都任意凌辱它。
注释
磨:通“摩”。唐代用的镜子是用铜铸造、磨制的。
翳:遮蔽。
负局生:古代传说有神仙名负局,隐藏在铜镜中,因此把专门摩镜的人叫负局生,也叫负局人。
晕:光影色泽模糊。
金波:
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(815年)。永贞革新失败后,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,后改授朗州司马,这对“少年负志气”“有宰相才”的刘禹锡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三十四岁,正是在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的好时候,却横遭挫折。激于愤慨,诗人写下这首诗。
这首诗分为三层。开头两句是第一层,以明镜蒙尘为喻,概括了诗人因参加“永贞革新”而被贬边荒的经历,统领着全诗。“明镜”是诗人之自谓,“流尘”是政治灰尘,是诗人的政敌涂抹在他身上的种种政治污垢。明镜被流尘掩盖,失去光泽,镜面如漆。这正是诗人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而遭到攻击,改革失败而被一贬再贬,逢恩不原这些事实的形象概括。
中间八句是第二层。这层描写了明镜再被磨拂,重放光明, 其中寄托着诗人的政治理想、远大抱负。这层伊始,用“门前负局生,为我一磨拂”而承其前,把流尘所翳之镜和再度磨拂之镜紧紧连在一起,由第一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层,使之衔接得浑然天成。接着,用“萍开绿池
噫吁嚱,危乎高哉!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
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
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
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
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
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
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
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
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
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
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
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
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
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
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(也如此 一作:也若此)
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
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,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
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